央廣網深圳8月3日消息(記者柴華 馮會玲)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醫改今年已經進入第mSATA五個年頭,各地都在不斷嘗試著往前邁步探索。比如深圳,就準備在國內首推以臨床指標為導向,將醫生分為9級的人才評價制度。這個制度將打破傳統以課題、科研論文為導向的醫療人才評價制度。未來,深圳醫生的收入將有可能直接與級數掛鉤,而不再與醫院收入掛鉤。
  多年來,醫生職稱評定因主要依賴於論文和竹北買房科研項目,被不少專業人士詬病。深圳醫院的試點,等於打破了原有的評價機制。簡單說,就是不再看醫生髮了幾篇論文,而是看手術做了多少。
  今年廣東省兩會期間,就有委員提出,為了職稱評聘,目前基層醫院醫生的科研論文90%都是假的,不少人甚至通過“走關係”來獲得職稱,造成不少醫院都存賣屋在高職稱低能力現象。
  如何避免主任外科醫師連手術都不會做的尷尬現象出現?深圳市想出的招數是,借鑒美國醫保管理中心RBR商務中心VS繫數,研究開發出了一套醫生技術等級較為科學的評價體系,也就是9級評價制度。
  RBRVS繫數由美國哈佛SD記憶卡大學醫學院教授花了10年時間研究而成,研究給醫生的手術賦予相應價值,將每一種手術的價值劃分為工作量、醫療支出和醫療責任險3個部分。其中工作量就包括醫生腦力和體力勞動、病情判斷、專業技術水平、勞動強度、緊張程度等。醫療支出指的是手術消耗的成本。醫療責任險包括醫生不良執業造成的賠付。
  對這樣的評價體系,深圳已經開始試點醫院的醫生們如何看呢?一位醫生說,他們總體贊成,但政策細則如何制定,還有待觀望。
  醫生:普遍還是比較歡迎的態度,因為感覺起碼來說傾向於臨床一線嘛,大家對這個東西都瞭解過,但是沒有細化的一個標準,現在大家看到了一個具體的細化的標準,特別是外科手術分級這一塊肯定大家都比較瞭解,但是具體細化到各個科室之間大家還不是很瞭解。比較一個謹慎的態度跟觀望的態度,他的執行力有多少,大家都不好說,還是一個觀望的態度。
  主要依賴於論文和科研項目的醫生評價體系過去飽受詬病,內地某三甲醫院的內科主任趙女士對深圳的新評價制度就表示歡迎。不過,趙女士也認為,在現有的醫院管理體系內這種評價制度難以推廣,問題就在於如何去評價不同業務的難度,不同地區、不同醫院情況各不相同,可能會造成混亂。
  趙女士:這個什麼叫難什麼叫不難,這個不好說,就是如果一旦掌握不好了會誤導。實際上要是你開展了多少新的項目,你看了多少複雜的病,但是你說什麼叫複雜?什麼叫不複雜?那你從來沒開過的那就是複雜,也許人家別已經開刀好多年了,已經不複雜了,但是你沒開,現在你開了,就是這個量化的不是特別好,有時候臨床可能在具體實踐中不好把握這個度。
  據瞭解,目前,深圳市醫管中心已經在深圳5個專科進行臨床試點,包括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胸外科,市二院的腦外科、骨科和耳鼻喉科。除等級評價外,本次試點還涉及醫生接受程度、滿意度、建議等其他方面的調查。很快,醫管中心將會根據就試點情況來決定是否在其他醫院推廣。下一步,市醫管中心還打算對內科系統進行試點,醫生的查房、會診等是否列入其中也還在研究當中。
  9級評價制度以臨床論英雄,在深圳的醫生當中似乎滿是期待,那這樣的機制能夠在廣東甚至全國推廣嗎?業內專家又有什麼樣的觀點呢?
  據瞭解,現在深圳計劃推行的9級評價制度主要根據醫師在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成本來客觀地測定其價值。醫院將根據醫生的分數以及得出的工作量與原有模式工作量的差距,來考慮下一步醫生的收入和待遇。中國衛生法學會理事鄭雪倩認為,科研能力並不是不需要,而要根據醫生具體業務的偏中性給予分類評價:
  鄭雪倩:因為臨床科研也是需要的,所以呢,有一部分的醫生他應該是在臨床職業中,他應該按照臨床的標準來考核他,那麼這種醫生也可能他就適合在臨床很好的工作,可能不適合去做科研和教學。那也有一部分人,他就適合去做教學和科研,所以我覺得他對醫生勞酬的掛鉤確實應該分不同的醫生的情況來做出決定。
  不過,值得推廣的一致認可背後,推廣的難度卻令人頭疼。鄭雪倩表示,最難的就在於,醫院科室與科室之間大夫與大夫之間,誰的工作更有難度,這個繫數究竟如何確定?這無疑是門大學問:
  鄭雪倩:就比方說我同樣一個內科醫生和一個比方說婦產科醫生,我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是如果說從風險度上來講,產科醫生的風險度可能就要高於了內科醫生,所以他除了一個基本數值之外,他還應該有一個科室間的一個風險繫數的一個評估和技術難度的評估,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一個工作。  (原標題:深圳醫生分9級 不看論文發幾篇要看手術做多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q56oqzuv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